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信息动态 >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
浙江省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新闻报道摘编
8个月PM2.5同比下降4.2% 空气质量领跑长三角
9月29日上午,记者从浙江省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,1-8月,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、略有改善,设区城市PM2.5平均浓度为23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4.2%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.9%,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。
空气质量的改善,离不开今年来我省持续推进三大结构优化调整。
在产业结构方面,我省推进钢铁、铸造、工业涂装、包装印刷等企业技术改造和绿色转型升级,严控“两高”行业产能。
在能源结构方面,控制煤炭消费总量,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。1-8月,浙江新增光伏装机142万千瓦,管道天然气消费同比增加62.3%,达99.9亿立方米。
在交通运输结构方面,7月1日起,我省全面实施国六重型柴油车(含燃气)排放标准,推进港口大宗货物“公转铁”“公转水”,加快车船结构升级,1-8月,我省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柴油货车9651辆。
即将进入秋冬季,空气质量也将面临新考验。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接下来几个月,他们将以浙北地区和金衢盆地为重点区域,聚焦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,统筹推进秋冬季PM2.5综合治理各项工作,大力推进治气重点项目,持续改善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。
在污染天气应对上,浙江也将建立健全污染天气应对机制,更新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,加强省、市、县空气质量监测预报,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和轻、中度污染天气提醒,做好污染天气应对,努力减少中度污染天气,让天更蓝、空气更清新。
凤凰网
浙江空气质量领跑长三角 “十四五”主攻三大结构优化调整
浙江省在“十四五”期间的大气污染防治将主要以PM2.5和臭氧(O3)协同控制为主线,强化挥发性有机物(VOCs)和氮氧化物(NOX)协同治理,并制定三大结构优化调整、四大治理工程等十方面针对性强的重点举措。
这是凤凰网浙江从9月29日举行的浙江省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。今年1-8月,浙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.9%,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,继续领跑长三角区域。
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
在发布会现场,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单锦炎表示,浙江实现了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,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:
一是超额完成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目标任务。2020年,浙江省设区城市细颗粒物(PM2.5)平均浓度为25微克/立方米,比2017年下降30.5%,优良天数比率93.3%,比2017年上升5.7个百分点,空气质量领跑长三角区域,首次实现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全达标和重污染天气全消除。
二是完成2020-2021秋冬季空气质量目标。浙江省11个设区市均完成空气质量目标任务,其中,舟山、宁波和丽水三个城市PM2.5平均浓度排名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前三位。
三是清新空气示范区不断扩大。2018年以来,各地积极对标开展建设,累计50个县级以上城市获评清新空气示范区,建成率达72%。
“十四五”将强化VOCs和NOX的协同治理
单锦炎介绍,1-8月,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、略有改善,设区城市PM2.5平均浓度为23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4.2%;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.9%,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,继续领跑长三角区域。
“十四五”浙江重点部署治气工作,主要以PM2.5和臭氧(O3)协同控制为主线,强化挥发性有机物(VOCs)和氮氧化物(NOX)协同治理,制定了三大结构优化调整、四大治理工程等十方面针对性强的重点举措。
值得注意的是,针对三大结构优化调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,在产业结构方面,推进钢铁、铸造、工业涂装、包装印刷等企业技术改造和绿色转型升级,严控“两高”行业产能,深化涉气企业集群整治。
在能源结构方面,控制煤炭消费总量,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,开展锅炉综合整治,1-8月,新增光伏装机142万千瓦,管道天然气消费同比增加62.3%,达99.9亿立方米。
在交通运输结构方面,7月1日起,全面实施国六重型柴油车(含燃气)排放标准,推进港口大宗货物“公转铁”“公转水”,加快车船结构升级,1-8月,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柴油货车9651辆。
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
据介绍,今年浙江省开展秋冬季PM2.5综合治理与以往有很大不同,主要以浙北地区和金衢盆地为重点区域,聚焦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,大力推进治气重点项目。
单锦炎称,浙江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,落实区域治气年度重点工作以及长三角区域统一预警标准,实施区域应急联动。
此外,加强省、市、县空气质量监测预报,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和轻、中度污染天气提醒,做好污染天气应对。